回應〈回到根本之處思考:在擬象真實跟常規社會之間重建精神病患的生活結構〉
                    
                    英文主題: 
                    
                        回應〈回到根本之處思考:在擬象真實跟常規社會之間重建精神病患的生活結構〉
                    
                    作者: 
                    
                        施教裕
                    
                    關鍵詞 Key words : 
                    資料語文:繁體中文
                    
                        DOI:
                        
                    
                    卷期:
                    
                        第13卷第4期
                        
                    
                    出刊年月:
                    
                        2000年12月
                    
                    起訖頁:
                    
                        P.131-138
                    
                    中文摘要: 
                    
                         本文所謂「回到根本之處思考」,無非即需回到對知識本質或人及所處世界之本質的反省,作者的學養和專業風格似乎是傾向於主觀學派的思維,正如以唯名論(nominalism)為本體論觀點者認為人的行為及社會現象,並不如唯實論(realism)者所主張的必須客觀超自然存在於個人意念固著、認知偏執或情感好惡之外,反而可以是個人主觀意識或異議詮釋的產物,不管是理性的或非理性的,也無論是否可以理解與接納;和亦如以反實證論作為認識論的取向,亦不認為知識的基礎是有如實證論者所主張的剛硬(hard)、真實(real)、具體(tangible)和可以學習而得或擁有(acquired),而是柔變(soft)、主觀、靈思(spiritual)和須經過無限的嘗試與體驗(experience);
                     
                    英文摘要: 
                    
                        
                    
                    電子文章下載處: 
                    無電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