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心理健康日
台灣倡議行動:災難、逆境下的心理健康與韌性
世界心理衛生聯盟 (World Federation for Mental Health) 日前公布今 (2025) 年世界心理健康日 (World Mental Health Day) 全球倡議主題: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聯合臺灣心理健康聯盟據此,將以 「災難、逆境下的心理健康與韌性」(Mental Health and Resilience in Disasters and Adversity) 作為在地響應主題,呼籲社會重視逆境後的成長與行動,讓心理健康成為防災體系的一部分。
壹、新聞稿
發稿日期|2025年10月10日
發稿單位|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 臺灣心理健康聯盟
聯絡窗口|臺灣心理健康聯盟秘書處 tfmh2022@gmail.com
921到COVID-19:回顧25年臺灣的災難與心靈重建
為響應2025年世界心理健康日,臺灣心理健康聯盟與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共同推出「1/4世紀的災與情──逆境下的心理韌性發展」數位布展。
展覽將回顧21世紀以來臺灣的重要災難經驗——從921大地震、SARS、八八風災到COVID-19疫情——呈現政府、民間、社區與學校在救災與心理重建中的努力與學習。
此外,聯盟將於10月29日(三)晚間7時舉辦線上論壇,邀請台灣醫療救護學會、亞安情緒危機處理團隊及社區心理衛生專家等代表,從災難現場實務經驗出發,分享「心理韌性」的關鍵元素,並探討如何在救災、減災、備災過程中建立社區心理支持網絡,協助民眾學習覺察心理恐慌、實踐自助與助人。
讓心理也有安置的角落
在災難與哀傷之中,心理支持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布展內容提醒:臨時安置場所除了要提供生活需求,也應兼顧心理安全與隱私,讓家庭得以相聚、情緒得以安定。
志工的陪伴、傾聽與關懷,能減少因焦慮與憤怒引發的衝突與暴力事件;透過繪本、音樂、運動等多元方式,受災者也能找到釋放情緒、重建內在力量的途徑。
在災難中,機構受損、醫藥、服務人力短缺,原有心理疾患者(如思覺失調、躁鬱症)最易受影響;救援者本身也承受極大心理壓力,需專門支持;約三分之一受災者會出現明顯心理或精神困擾;所有人在災難中都有不同的心理社會支持的需求。然而,檢視過去災後重建的政策與方案,心理健康服務仍顯不足,尤其在照顧殘障者、長者、兒少與高需求學生等族群方面。聯盟呼籲,未來防災體系應納入「心理防災」觀念,使心理健康服務不僅止於災後輔導,更應在平時即預防心理不適、促進心理健康,並強化社區演練與連結,讓居民在災難來臨時能夠彼此照顧與支持。
心理健康融入各項社會權利的投資
在國際上,對災難與緊急應變的心理健康關注已轉向更全面的社會視角。
2025年歐洲心理健康周(MHE)以「關注心理健康,投資社會權利(Care for Mental Health, Invest in Social Rights)」為主題,指出心理健康與貧窮、不平等、教育、就業、住房等社會條件密不可分。
心理健康不只是醫療議題,更是社會權利與結構性正義的重要一環。如何將心理健康納入社會政策的核心,將是社會永續與公義發展的關鍵。
把脆弱轉化為力量:從災難中學習韌性
沒有人知道下一場災難何時發生,但社會可以提前準備。WHO提出災難和人道危機中需要社區與家庭、基層與初級照護、專業臨床到政策制度層面等多層級的心理社會支持架構。
韌性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人們經歷困境後學習與發展出的能力。它象徵著將脆弱轉化為力量的過程——不僅是個人的成長,更是一場政府、社區與民間協力推動的長期行動。
臺灣心理健康聯盟呼籲,投資心理健康,就是投資社會的未來。
當災難來臨時,一個有韌性的社區,才能同時守護生命與心靈的安全。
🔗 新聞稿全文
貳、我們的行動
一、「1/4世紀的災與情──逆境下的心理韌性發展」數位布展:即將上線
二、回顧過往,心衛協會在災難與心理健康議題所進行過的行動 🐾🐾
參、國際參考資料
國際組織與行動 |
摘要 |
世界心理衛生聯盟
World Federation for Mental Health |
2025年世界心理衛生聯盟 (WFMH) 7月公告本年度世界心理健康日倡議主題為「服務的可近性--災難與緊急狀況下的心理健康」(Access to Services- Mental Health in Catastrophes and Emergencies)。
主題網頁:
https://wmhdofficial.com/
|
歐洲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 Europe |
投資心理健康人權:歐洲心理健康NGO (MHE) 以關注心理健康,投資社會權利為題,訂於今 (2025) 年5月19-25日歐洲心理健康周,延續近年心理健康人權的倡議及歐盟社會權利支柱20項原則,各種造成心理健康不平等的社會決定因素非常受到關注。
關注心理健康,投資社會權利 (Care for Mental Health, Invest in Social Rights)
議題內容:
1) 重視社會決定因素:強調心理健康並非只能從個人生物醫學角度看待,而應從社會權利與結構性因素切入,聚焦貧窮、不平等、教育、就業、住房等社會條件如何影響心理健康。
2) 心理健康融入社會權利各項政策:推動構建心理健康的友善社會,將心理健康納入教育、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面。
3) 呼籲政策制定者以「歐洲社會權利支柱」(European Pillar of Social Rights, EPSR)(EU, 2017)為工具,打造一個更心理健康、堅韌的社會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
Mental health in emergencies
在災難或緊急情況下,心理健康常被忽視,但其影響極為深遠。幾乎所有受災者都會出現心理壓力反應,多數人能隨時間恢復,但約兩成會進一步發展為憂鬱、焦慮、PTSD 或其他心理疾病。災後社會網絡破裂、家庭分離、生活不安及醫療體系受損,更使心理健康需求急遽升高,而資源不足往往加重困境。
災難心理健康重點4項
1) 普遍影響
災難使所有人都面臨心理壓力,部分發展為憂鬱、焦慮或 PTSD。
➡️ WHO 蒐集數據、提供科學依據,協助各國掌握需求。
2) 環境加劇
社會瓦解、家庭分離、醫療體系受損,使心理健康需求更迫切。
➡️ WHO 在 55 國提供技術支援,推動 IASC MHPSS 倫理架構與行動指引。
3) 系統應對:MHPSS 行動路線圖
多部門合作,涵蓋基層心理急救(PFA)、社區支持到醫療介入,降低長期影響。
➡️ WHO 協調國際合作,如 2024 年協助烏克蘭制定 MHPSS 行動路線圖,動員 250+ 組織。
4) 長期重建
災後應強化心理健康體系,納入公共衛生與社會韌性核心。
➡️ WHO 推動《2013–2030 心理健康綜合行動計畫》,發展 MHPSS 最低服務包與跨部門演練,支持各國建構韌性社區。
|
世界心理衛生大會
World Mental Health Congress |
2025年世界心理衛生大會 (World Mental Health Congress) 訂於10月30日至11月1日於葡萄牙巴塞盧什 (Barcelos Portugal) 舉辦,大會主題「心理健康與社會永續:社會全體與社區為本」(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a Whole Society and Community Based Approach)。
在近七十項心理健康相關議題中,涵蓋了 "Trauma, Emergencies, Disasters, Civil Conflicts, and Refugees"(創傷、緊急情況、災難、內亂與難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