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歡迎光臨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歷年專案

首頁歷年專案

建立臺南市大智、成功里的社區韌性:以組織增能與社區行動為導向

申請年度:
201604
計畫主持人:
張珏
協同主持人:
委託單位: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
結案年度:
類別:
災難、心理健康
介紹:
緣起:
2016年,台南0206大地震,本協會檢視過去相關重建條例,如《災害防救法》(中央與地方組織)、九二一震災重建暫行條例、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等,其中均聚焦在補助、建設方面,卻沒有提到民眾與社區的心理抗逆力或韌性的發展。救災重建條例的目標,應是希望以災民安定,及早回復原本生活的機制,但是若它內容沒有「以人為本」,注意到其心理需求,所處社區的需求,則一廂情願的災後重建,其實反而是有傷害性的。據聞,行政院近期將完成0206 震災搶修與重建工程計畫審查並推動心理重建工作,期望能有新的思維與作法。
此外,2015年3月中旬,第三屆聯合國的世界減災會議在日本仙台市舉行,並通過《2015-2030 仙台減災綱領》。其宣言中,「建構國家與社區韌性」被列為長期需達成的目標之一。此時此刻,中華心理衛生協會也體認唯有「超越創傷,才能找回韌性」。關於災區重建各方案或政策,未來可設法融入心理健康促進的概念。因為好的災後重建公共政策,若能考量民眾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與生活品質、社會關係、生產力和社會資本的重要聯結,亦能預建未來面對災害事件的抗逆能力。並逐漸累積社區與國家的防災韌性。
因此協會以《建立臺南市大智、成功里的社區韌性:以組織增能與社區行動為導向》得到賑災基金會補助,勾勒台灣災難心理衛生服務與政策的創新方向。
 
計畫期程與方法
本兩年期計畫分為「導入期」和「增能與行動期」,結合後實證主義與建構主義的「參與式研究方法」為主軸,運用社會網絡分析、社區需求調查、關鍵訊息提供者訪談、組織與學校的增能及諮詢、預防教育、社區與校園防災手冊、地理資訊系統(GIS)、社區論壇、社區行動等多重策略的合作性研究及方案,期能在國內首度初步建構社區與學校防災韌性的模式,以提供未來臺南市或其他縣市同類型社區之推動參考,並依此勾勒台灣災難心理衛生服務與政策的創新方向。
 
第一年計畫重點在於盤點大智里與成功里所有防災相關組織資源與服務內容(採問卷調查、滾雪球與深入訪談方式)、調查社區居民社會網絡概況(採問卷調查與深入訪談方式)、嘗試將心理健康促進融入學校相關課程(含調查學生需求、培訓師資、編寫教案、協同教學、提供諮詢、教學觀摩)等項目,以提供第二年進行社區組織與學校人員增能方案、編製社區與校園防災手冊及地圖、實施社區與校園防災演習等之規劃參考。兩年期末均舉辦成果發表或研討會,以分享相關成功經驗。
 
結果:
拜會災防辦辦公室本計畫第一年(6~12月)專案實施成果如下:(1)政府單位溝通與協調:應邀至「臺南市災害防救深耕計畫三方工作會議」做專案報告,對象是臺南市37個區公所人員;拜會市政府社會局、災害防救辦公室,並與其主任/參議召開小型座談;東區大智里辦公處,並與里長召開小型座談。(2)舉辦1場臺南市東區德高國小「建立防災韌性與心理健康促進融入課程」之教師研習會。(3) 辦理臺南市仁德區成功里與仁和里各1場「防災韌性社區共識會議暨心理健康促進」之里民討論會。(4)舉辦1場德高國小「防災教育暨心理健康促進融入課程」之進階研習。(5) 舉辦1場成功里與仁和里「自主防災暨社區韌性」資源機構聯繫會議。(6) 舉辦1場德高國小「防災教育暨心理健康促進融入課程」之成果發表會。(7)進行臺南市東區與仁德區「防災暨心理健康促進相關資源機構調查」。(8)進行德高國小3~6年級學生「防災韌性暨心理健康促進融入課程需求調查」。(9)進行德高國小全校學生家長或親人「防災親職教育暨心理健康促進相關服務需求調查」。基於以上會議或調查之發現與結論,做為第二年期程項目之規劃參考。
拜會災防辦辦公室
拜會災防辦辦公室
自主防災暨社區韌性資源機構聯繫會議
自主防災暨社區韌性資源機構聯繫會議

防災韌性社區共識會議暨心理健康促進之里民討論會(成功里)

 
 本計畫第二年(1~12月)專案實施成果如下:(1)舉辦13場東區編製『防災暨社區韌性里民手冊』系列討論會。以提供未來東區45里防災宣導與演習之用。(2)編製出全國首創縣市行政區之『自主防災暨社區韌性手冊』(含青壯、婦女與長者、防災心理健康促進指引、大智里與其他11個里自主防設施簡介等) (3)促發學校行動:德高國小自辦書法、繪畫、漫畫等比賽,一至五年級各班學生繪製其居家與社區避難圖示;製作全國首創之學生「家庭防災包」200個;編製『防災親職萬用手冊』400本,共計26頁 (4)促發社區行動:製作5個里(德光、自強、和平、虎尾與復興)的防災看板,以供鄰里民眾於平日經過重要路口與活動中心時能知悉逃生避難路線;自行設計防災宣導品,包括3款防災扇子、雙面防災墊板、防災指環手機架、防災宣導紙膠帶、防災磁鐵拼圖。(5)進行學校防災演練:舉辦1場德高國小「家庭防災教育與親子體驗日」活動 (6)進行社區防災演練:舉辦1場東區『自主防災暨社區韌性』健行、演練與成果發表會 (7) 拍攝活動過程影片,並放上網路YouTube,提供政府、學校與民間機構相關人員瀏覽及學習。
 


進行學校與社區實際演練:舉辦防災演習或體驗活動
德高國小「家庭防災教育與親子體驗日」活動
 
 


東區『自主防災暨社區韌性』健行、演練與成果發表會 

 
專案執行過程相關挑戰或問題:
  • 學校與社區環境是隨時在變動的。
  • 生態或系統介入,通常需跨領域與部門/單位協力合作,才能竟全功。
  • 「文化差距」是一大挑戰,如在地文化、政治氛圍、慣用語言(如台語、原住民語)、宗教信仰等。
  •  外來的研究單位或助人組織的宿命:往往被認為是又來“找麻煩”的。
  • n每個資源單位的人,對於合作的方式、目標、成果等,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目的與期待,身為方案規劃與執行者,要如何知道對方與自己的底線,如果有很大差距,要怎樣折衝、妥協或堅持?
  • n之所以稱為生態系統,一個學校或社區如有能力不足之處,甚至發生一些狀況。其多數是受到上一級單位相關政策影響。我們外來專業或計畫者能夠做什麼?!
  • n精神疾病的種種標籤(汙名化),此為「個人或病理歸因」,會阻礙社區心理衛生工作的後續推展。但我們必須思考其背後社會脈絡(含政治結構)因素到底為何?!否則就會忽略更重要的社區改變契機。
  • 預防工作,永遠不是政府優先施政項目。唯有NGO、企業、學術與公部門、鄰里組織等緊密合作,跳脫專業本位思考,並以在地民眾需求與觀點為依歸,才能為人民謀最大幸福。
 
 
本協會人員如何克服這些挑戰或問題:
  •  第一步:拉掉自己的專業角色,“隱身”與不邀功,協同合作才能無往不利,水到渠成。
  •  社區心理衛生工作,必須體認剛開始被對象群體拒絕是“常態”,要懂得一些“迂迴”做法。也就是「人不轉路轉,路不轉山轉」。
  • l瞭解誰是方案對象群體其周遭可及與重要的支持者。
  • l如果我們有機會的話,可盡量拉高介入層級。如市府單位←→ 民意代表(立委、市議員)←→區公所←→里辦公處,教育局←→學校。
  •  社區與學校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社區在短期內無法做到的事,可先由轄區有意願的學校來導入。畢竟學生與家長們皆為社區一分子,而且更容易接觸到社區無法介入的青壯年群體(年輕父母、在職者)。
  • l政府與專業、NGO、宗教團體等之間,需跳脫各自”本位”的考量,為學校學生與社區民眾謀取最大利益。
  •  對於方案合作單位人員,應隨時抱持感恩之心,謙卑再謙卑。因為諸多方案內容,都是對方的額外工作。
  •  方案執行過程中,自己不必太計較得失。遇到各類阻礙是在所難免的,時時以目標為導向,一步步踏實去完成。

 


TOP

會址:103台北市大同區民權西路136號16樓之1
電話:02-25576980 | 傳真:02-25576871
電子郵件:mhat.tw2@gmail.com